提到热带地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各种各样的蚂蚁。拉瑙县横跨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蚂蚁密度很大,种类也还算丰富。一般我到一个地方的第一天工作就是拍齐大多数的蚂蚁,这样之后的几天每天补几种就可以有不错的收获。这次的婆罗洲之行蚂蚁种类可能能有快50种。但是大多数的多刺蚁属都定不出来(婆罗洲的多刺蚁属是天坑,除了很有特点的种类几乎都定不出来)。接下来为大家带来这趟的所以蚁科 Formicidae种类。
本文所有的图片均由尼康Z7ii和Z105mm微距拍摄。
最先入场的就是丰富的多刺蚁属类群。阿玛多刺蚁 Polyrhachis armata Le Guillou, 1842是华南到东南亚的常见多刺蚁种类,气质我觉得非常好,刻点看起来非常有质感。
宽腹多刺蚁 Polyrhachis abdominalis Smith, F., 1858,特征就是腹部稍宽,棕红色。工蚁中胸上的一堆刺竖直朝天。
条纹多刺蚁 Polyrhachis striata Mayr, 1862,叫这个名字,但我也没看出来条纹在哪。
没错,能定出来的就这三种了,接下来的都是sp.。不得不说这里的多刺蚁长得还是非常好看的,但是难以理解的是有些看似鉴定特征明确的种类也无法定种。可能是单纯没啥人搞婆罗洲多刺蚁罢了。
长足捷蚁 Anoplolepis gracilipes Smith, 1857是婆罗洲当地最常见的蚂蚁,数量基本等同于加州的阿根廷蚁。在低海拔地区密度非常大,几乎每棵树上放牧的都是它们。前胸的形状就像一个箭头一样。
心结蚁属 Cardiocondyla sp.,在叶子中心到边缘活动,体型大概1~2mm,很小。
可能是凹臭蚁属 Ochetellus sp.,这只的体型很小,不好做比较。
肿腹臭蚁 Dolichoderus sulcaticeps Mayr, 1870,这种臭蚁非常神奇,看起来和其他臭蚁属非常不同:腹部异常肿大并盘于下方。晚上夜刷的时候还看到了正在建巢的蚁后。中胸有两个黄色的突起,看起来非常怪异。能确定的就是这只也是肿腹臭蚁种组的,但不太确定是不是这个种。反正周围我只发现了肿腹臭蚁。
可能是这趟最精品的蚂蚁,栗色盾胸切叶蚁 Meranoplus castaneus Smith, 1857。第一眼看上去我以为是举腹蚁,但是越看越不对劲。体型比一般的举腹蚁大一点,看起来和龟蚁那类的有点神似,但其实它确实属于举腹蚁族。
还是南方地区最常见的胸臭蚁 Dolichoderus thoracicus Smith, 1860,密度与长足捷蚁不分上下。
神山特有的臭蚁——神山臭蚁 Dolichoderus kinabaluensis Dill, 2002,我只在高海拔的神山区域见到过。反而高海拔没有拍到胸臭蚁。
果然,热带地区的景区栏杆上都会时不时刷新真正的精品。这只白斑酸臭蚁 Tapinoma albomaculatum Karavaiev, 1926的蚁后就很奇异搞笑。这里的白斑描述的就是蚁后腹部特化的白斑,工蚁是没有的。看这个奇怪的体型和形状我甚至都没有往酸臭蚁属身上想。
一大群行军的近缘盲切叶蚁 Carebara affinis Jerdon, 1851,因为当时队伍里没有看见大头兵蚁,所以我还以为这是一群火蚁。但是回去看到了它们小的可怜的眼睛,就知道它们是一群盲切。
粗糙钩猛蚁 Anochetus rugosus Smith, 1857,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钩猛蚁。胸部的刻点看起来很结实,宛如甲胄一般。
大齿猛蚁属 Odontomachus sp.,因为是东南亚的种类,一般都是争吵大齿猛蚁种组的。一般都很难定。
树栖的铺道蚁属 Tetramorium sp.。不能确定是哪一种,但是看上去是大精品。
另一种神山高海拔的铺道蚁属 Tetramorium sp.。
树冠层的多毛细长蚁 Tetraponera pilosa Smith, 1858。波令温泉内部的吊桥旁边可以看到旁边树冠的一些情况,所以这只也是这么看到的。这种细长蚁比较大,全身有细密的绒毛。想必被这东西蛰一针还是非常酸爽的。
精品栏杆上的另外一种极品,膨胸举腹蚁 Crematogaster inflata Smith, 1857。这种实在是太奇趣特殊了,中胸异常膨大。上文提到的肿腹臭蚁的蚁后一开始我也以为是这种举腹蚁的蚁后,但是腹部其他鉴定特征都对不上是举腹蚁属的。
婆罗洲的海胆蚁类群也很丰富。这次拍到了4种海胆蚁。之所以叫海胆蚁,是因为身体每节都长得像个小海胆。海胆蚁是一类非常好动的蚂蚁,而且不知道为啥相机很难准确对到它们身上去,可能只是一类反相机生物。第一种是波令温泉的粗糙海胆蚁 Echinopla rugosa Andre, 1892,比较短小。
第二种依旧产自波令温泉,长海胆蚁 Echinopla angustata Zettel & Laciny, 2015。这种就是海胆蚁中较长的种类。
另一种条沟海胆蚁 Echinopla lineata Mayr, 1862气质更加好看,只可惜跑得太快根本对不上焦。并腹胸是“棘腹蛛”造型,很有意思。
神山的环纹海胆蚁 Echinopla circulus Zettel & Laciny, 2015,这种比较好鉴定,特征是中胸有两道环形的沟。
特氏海胆蚁 Echinopla tritschleri Forel, 1901的雌性繁殖蚁。神山的精品栏杆上获得。
长真结蚁 Euprenolepis procera Emery, 1900。比较小众的类群,爬行速度飞快,也就这种腹部受伤的残疾蚁好拍点了。这种蚂蚁是非常典型的菌食性蚂蚁,不是吃自己种的菌,而是真正的大型蘑菇。
齿唇齿猛蚁 Odontoponera denticulata Smith, 1858,这种好想比较喜欢人居环境。那么多天只在波令温泉的民宿园子内大量出现。帮我们分解了很多灯诱产生的蛾子尸体(
一种红棕色的举腹蚁属 Crematogaster sp.,这种没啥特点的就实在定不了了。
光亮平头蚁 Colobopsis vitrea Smith, 1860,第一次记录平头蚁属,但是这只工蚁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平头蚁还得是大工和兵好看,头就像被砍断了一样。
一种细长的弓背蚁属 Camponotus sp.,不能定。
丽莎狡臭蚁 Technomyrmex lisae Forel, 1913的兵蚁。这种长得也是非常混肴,第一眼我以为是某种拟毛蚁属的兵蚁,结果回去定了才发现这是种狡臭蚁。话说狡臭蚁属体型变化居然这么大吗……
另一种神山的莫氏狡臭蚁 Technomyrmex modiglianii Emery, 1900看起来就正常多了,体型较小,黑色,很典型的狡臭蚁属种类。
马格达雷纳双刺猛蚁 Diacamma magdalenae Miller, 1953是当地低海拔雨林中常见的双刺猛蚁属种类,不过这个名字也很奇怪,因为Magdalena是南美洲的一条河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婆罗洲特有物种的身上。可能当地也有一个区域叫马格达雷纳。双刺猛蚁中的“双刺”指的就是结节上的两根长刺,这个属的蚂蚁身上都有非常好看的印纹,就像指纹回路一样。双刺猛蚁属资料比较少,这种蚂蚁是我经过很长时间在AntWiki上比对鉴定的,有可能不对,但大概率就是这个种。
脊红蚁属 Myrmicaria也是婆罗洲高低海拔中最常见的属。这个属比较混乱很难鉴定,这里我就全部留sp.了。它们的雌性繁殖蚁和雄性繁殖蚁差距很大,有可能是因为是不同种。
迅捷弓背蚁 Camponotus festinus Smith, 1857是低海拔常见弓背蚁,整体来说没啥大的特点。
爬的超级无敌逆天快的刺毛沟切叶蚁 Cataulacus hispidulus Smith, 1865,很难拍,不知道是为啥抽了这个风。沟切叶蚁属是经典“东洋小龟蚁”,长得很像一些南美的龟蚁属种类。个人觉得异常精品,所以我追着它拍了很久。
这次并列第一精品的查氏短角蚁 Gesomyrmex chaperi Andre, 1892,虽然只找到了兵蚁,但是也是非常非常难遇见的物种。个人觉得短角蚁属的工蚁气质有点像南美洲的破坏巨眼蚁。我发现的这只感觉打完架后状态不太行了。
三齿修猛蚁 Pseudoneoponera tridentata Smith, F., 1858,这趟最奇趣的猛蚁。三齿指的就是结节末端的三个小齿。
细颚猛蚁属一直都是比较难拍的猛蚁,爬行速度快,身上光滑的地方难以对焦。这次拍到了两种,缅甸细颚猛蚁 Leptogenys birmana Forel, 1900是低海拔的常见种。
婆罗洲细颚猛蚁 Leptogenys borneensis Wheeler, 1919是极品细颚,我这条可能是全球第一个生态照记录。记录于神山。
灯诱时上灯的行军蚁属 Dorylus sp.雌性繁殖蚁。
云南雨林常见的黄猄蚁 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1775在婆罗洲不是很常见。
灯诱上灯的扁胫弓背蚁 Camponotus pressipes Emery, 1893雌性繁殖蚁,据说非常精品,但我也不知道哪精品了。可能是数量很少。
另一种弓背蚁族 Camponotini的雌性繁殖蚁,不知道会不会是平头蚁属的。
弓背蚁属 Camponotus的雄性繁殖蚁,统称“蚊子”。
神山栏杆上的另外几种弓背蚁属 Camponotus sp.,统统没法定。
一种非常小的黄色酸臭蚁属 Tapinoma sp.,这个符合我对酸臭蚁属的印象。
以上就是本次行程蚁科的物种了,最方便鉴定的大头——蚁科和凤蝶总科已经全部上线,战斗才刚刚开始。后面更多《加里曼丹的余烬》系列会更新,大家敬请期待!